院属各单位: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和《365备用大陆“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促进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积极参与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项目的建设,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决定启动开展2012年度院级特色专业、院级优秀教学团队、院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与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院级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与要求
(一)建设目标
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及区域经
济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凸显专业特色,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条件较好、“双师”队伍水平较高、教育教学模式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公认的特色专业;突出服务区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需求的专业,充分发挥特色建设专业的示范效应,依托特色专业建设带动我院办学特色的形成、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建设要求
1.推荐专业应充分反映该专业发展趋势与建设水平,在认真考察区域产业结构状况、发展趋势及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专业办学定位,明确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致力于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富有鲜明的特色。
2.推荐专业一般应具有2届以上毕业生,且学生就业率高,用人单位及社会反响良好。专业负责人一般应为具有副教授以上任职资格的专任教师。
3.2012年计划遴选3个院级特色专业进行建设,学院遴选出的每个专业资助建设经费50万元。
二、院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与要求
(一)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有效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并通过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及
学院、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二)建设要求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
主要由学院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以10人以下为宜。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专业带头人
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
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
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6.2012年计划遴选4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进行建设,学院遴选出的每个团队资助建设经费3万元。
三、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与要求
建设目标与要求原则上参照2011年度河南省精品课程申报遴选要求(高职)和商职院〔2007〕76号文件精神执行。将建设前景好,且对其他课程的建设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的课程推荐到学院。
(一)申报课程应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体现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
(二)申报课程应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建设,课程负责人以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为主,负责课程建设的规划、组织与实施;
(三)课程网站应至少提供有该门课程的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
(四)申报课程要按照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要求提供网上课程资源,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申报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包含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不超过40分钟)和课程教学录像(不超过15分钟),其中,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以说课为主,包括教学设计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和实训实习场景等介绍,并附相应文字说明。
(五)2012年计划遴选10门院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学院每门课程资助建设经费2万元。
四、申报评选程序及时间安排
(一)2011年12月1日-12月25日:项目申报及系(院、部)初评
学习文件,宣传发动,项目负责人向所在教学团队和系(院、部)申报。各系(院、部)及相关单位务必在2011年12月30日前将初评出的参评项目的申报材料(纸质和电子版)上报教务处。(申报材料格式见附件,电子版可在学院教务处网页下载)
(二)2012年2月15日-5月15日:学院立项评审、择优推荐上报
学院对各系(院、部)初评出的申报参评项目按照上述要求,通过专家评审→学院审议→网上公示三个阶段,按一定比例择优确定2012年院级教学质量工程立项建设项目。学院对立项的2012年院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结合本年度上级文件精神,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择优推荐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参评工作。
五、其他
(一)各系(院、部)及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2012年度院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申报评审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
(二)各系(院、部)及相关单位要认真学习研究学院、省
及国家有关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文件精神,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和程序评选。坚持标准,公开评选条件和评选过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各系(院、部)及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时间安排,切实做好学习文件、宣传发动、组织申报、系(院、部)初评、学院立项评审和择优推荐上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高质量按时完成2012年院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申报、评选及择优上报工作。
附件:1.365备用大陆2012年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
2.365备用大陆2012年院级优秀教学团队推荐表
3.365备用大陆2012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附件1、2、3见教务处网站)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